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扬帆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秀作品展评大赛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陈美灵 发布时间:2020-01-0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思想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展示和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作品,12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团委、教务处联合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第四届“扬帆杯”北京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秀作品展评大赛在我校良乡校区B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艳萍、校团委副书记孙惟佳、教务处孙壮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鲁娜、常务副书记文四英、副院长姚洪越、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与现场展示的16个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大赛。各院系学生代表近200人观摩了参赛作品展评并参与现场实时投票。大赛由张彦琛、赵婧怡老师主持。
校团委副书记孙惟佳致开幕词。孙惟佳老师肯定了已成功举办的三届“扬帆杯”的作用与意义,指出“扬帆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理解书本,关注社会,为国奋斗;指出书本知识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益尝试。
此次“扬帆杯”——北京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秀作品展评大赛延续了前三届广受师生好评的四个篇章,即“我的大学:成长篇”、“我的家乡:历史篇”、“我的光影:哲理篇”和“我看社会:调研篇”。每个篇章有四部优秀提名作品参加展示,然后在场教师评委与学生评委根据作品主题、作品内容、展示形式、展示效果进行打分。
在“我的大学:成长篇”中:《别忘了你也在屏幕前》通过男主人公“史健康”的故事所折射出的网络暴力问题,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在网络时代自处与他人相处的问题,表现了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何谓孤独》展现了什么会让大学生感到孤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孤独,提出孤独的代价是青春,但是孤独的收获是追梦与成长的观点。《聚焦香港,往日与未来》以历史的视角呈现香港的发展与变化,展现香港与祖国的关系:“香港是中国的香港”,“祖国好,香港好”,“香港好,祖国好”;展望香港与祖国大陆的美好未来。《七十之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感叹“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惊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伟大成就。
在“我的家乡:历史篇”中:《福泽东北 钢耀中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跨越新旧中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改革惊世界,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与重庆的相辅相成》将铭记历史、追思先烈、思考当下、展望未来的情感表达与史料的探究、史实的梳理、现实的探究有机结合,体现了地域性、历史性、革命性、思想性、趣味性、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作品展现了大学生对家乡史的关注,展现大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成就、地域英雄、地域文化、地域标志,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地域发展与国家发展,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思考。
在“我的光影:哲理篇”中:《我们与恶的距离》关注网络发展与校园霸凌,提出大学生与恶也许只是一屏之隔,也许就在一语之间,呼吁大学生关注网络暴力;思考善与恶的界限,呼吁大学生树立、践行正确的是非观,共建美好世界。《哲学小道理》追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展示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展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活着,不负此生》展示大学生对于学习与生活的思考,提出当代大学生要“不负青春,不负春光,不负此生。”《穷养富养辩论赛》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聚焦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分析如何培养优秀孩子的问题,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于生活问题的现实意义。
在“我与社会:调研篇”中:作品共同聚焦“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主题,以不同的社会问题与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展现情与理、德与法、制与治的矛盾冲突与相互作用,探讨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倡导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首都大学生对“民主”的认识调查研究》调查首都大学生对“民主”问题的认识,提出当代大学生应该成长为了解民主、认识民主、实践民主的新时代新青年。《关于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和打击措施的调查研究》调查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分析导致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提出解决建议。微电影《高铁上的一幕》还原现实生活中的霸座问题,以这一具体情境为视域思考相关法理问题,形象地展现了民众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抉择。微电影《啃人的合同》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在人情社会中,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这四大篇章以爱校、爱乡、爱马、爱国为主线,关注热点问题,关注现实成就与问题,思考其未来前景与当代大学生的关联性,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体现大学生对大学的感悟、青春的领悟。、社会的体悟,共同构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多元化、分层次培养目标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姚洪越对大赛进行现场点评。姚洪越感谢并肯定了参赛大学生的努力与成效,分析了大赛的主题与特点,对大赛进行了整体评价。他指出展示大赛作品是各参赛小组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他们精彩人生的片段,是他们生命色彩的展现;是他们青春力量的创造。对同学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的表示感谢与祝贺。他指出:此届参赛作品体现新时代、新青年的维度;具有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的身份特征;思考民主与法治、善与恶,体现“度”的把握;具有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自身与社会、弘扬正能量的特征。他勉励大学生“奉献是一种深层次的快乐”,希望大家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弘扬正能量、助力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鲁娜代表学院致闭幕词。王鲁娜对校团委、教务处、宣传部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对获奖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优秀作品思想意蕴深刻、技术运用娴熟,是精彩纷呈的精神盛宴,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家乡与学校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对现实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同学们的爱校、爱乡、爱马、爱国之情;“扬帆杯”大赛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多元化、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建》为依托,这些优秀实践作品是对思政课多元化、阶梯式实践教学成果的验收和总结,将激励我们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她勉励在座的同学,“从容不迫学理论,脚踏实地重实践”,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思考和实践。
出席大赛的领导和教师代表为本次大赛的获奖小组学生代表颁奖。出席大赛的领导和教师学生进行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