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方向举办2023级研究生第一次读书报告会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春琳 发布时间:2024-04-19

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扩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2024年4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202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方向第一次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本次读书报告会由刘好老师主持,袁雷老师、王东老师和张娜老师参加了此次读书报告会。

本次读书会不指定书籍,由同学们自由选定论文选题进行汇报。2023级研究生王春琳、姚纪钰、张晓晴和许吕静晗分别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理向度——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方法论研究》、《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逻辑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独特性探析》为题,汇报了自己的读书报告。

王春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和先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生态理论思想。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手稿》中马克思生态理论先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生态理论思想,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姚纪钰:本文阐述了“两个结合”方法论对文化主体性研究的关键影响,指出了其宏观指导和方向引领的核心地位,明确了其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核心目标、原则和路径,并总结了相关成就,展望了未来发展。

张晓晴: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和质变,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上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逻辑上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催生演化而来的更高级的生产力状态。从现实逻辑上来看,新质生产力顺应了世界的发展趋势,也回答了我国发展方向和发展进路问题。

许吕静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总结现代化规律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在文化理论方面、价值意蕴方面、实践路径方面三重维度体现了其自身独特性。

参会老师结合同学们的读书报告,分别进行了点评,既肯定了同学们对待学术研究认真负责的态度,指出新学期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针对性的提出了读书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老师们的点评和指导让同学们收获满满,对于如何写作论文和做学术研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一定能够不断进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